您好,欢迎光临十堰建筑节能网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发布信息] [广告业务] [在线联系]  首页 | 设为首页 | 加为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 行业动态 > 行业动态

福州首个绿色生态城区规划通过审议

  规划一经发布即引发讨论,尤其是面对即将到来的夏季及雨季,更是引发高度关注。

  质疑

  沿江高楼让福州成“火炉”?

  记者:近年来,福州已经跃升为全国“火炉”之首,坊间传闻认为与沿江高层建筑开发太多有关?

  吴钢:城市的热岛效应应该是多方面的原因,有自然的,有人为的。从地理学上看,福州市三面环山闽江开口,像一个小口大肚的巨型口袋,海风沿闽江口而入,被旗山、北峰、鼓岭三面环山阻挡,有进无出,形成一个内循环的小气候,这是自然的原因。而人为的,不排除沿江高层建筑开发过密,导致自然风道被阻带来的影响。但更多的应该是碳排放等原因,比如机械热量的排放、空调废气、汽车尾气等等,还有人口的往来迁徙过于频繁密集等等。

  张超:一方面受自然因素的影响,福州市区所在地属于典型的河口盆地,四周群山环抱,且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城市热岛形成以后不易扩散,海上“冷风”不易进入,加剧了气温的上升;另一方面,人为因素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城市人口增长、城区面积迅速扩大、高蓄热和非生态建筑群快速增加、内河水域和湿地面积急剧减少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福州的城市热岛效应。

  思考

  地产开发应如何减少热岛效应?

  记者:近年来,地产开发速度惊人,城市建筑对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有哪些?

  吴钢:经过10多年的大发展,地产开发带来的破坏是巨大的,并且不少项目一味求大、不遵守自然规律,给自然环境带来很大的影响。另外,在规划上,很多城市在功能布局上都存在问题,将居住、办公、娱乐、学习等功能分割,由此带来了大量的人口日常迁徙,碳排放量大量增加。这些都造成了环境的破坏。

  张超:城市是人类改造自然的结果,必然给生态环境带来压力。比较明显的表现是:城市扩张,带来水土结构的变化和地面植被的破坏;大量抽取地下水导致地面下沉;城市污水、热气废气、污物的随意排放导致水质、空气和土壤的恶化,形成热岛效应;城市建设对自然资源的大量消耗使得资源趋于枯竭;人口和产业密集带来交通和生活服务的困难。所以建设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平衡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话题。

  记者:有没有具体的改善的好方法?

  吴钢:在生态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的今天,不少人已经意识到生态的重要性,也正在朝绿色生态方向发展,比如使用环保材料、增加屋顶绿化等等。但现在的不少地产项目更多是偏向技术改变,而不是自然改变。比如利用高科技来达到通风的效果,而不是减少建筑密度来达到自然通风的效果。当然,技术手段也是十分重要的,特别是在资源越来越缺乏,生态破坏已经很严重的今天,能通过技术手段改变一些现状也是值得肯定的。采用成熟而通常的技术,有着理性的建造造价、低耗能,这也是未来发展的一种趋势。

  张超:注重系统集约化的解决方案,即所谓的循环经济。比如建筑工业化和发展绿色建材相结合、一体化的保温隔热措施、就地取材的乡土建筑、提高全装修住宅比例、提高建筑部件的耐久性、对绿色节能建筑的奖励鼓励政策等等。

  再有是既有建筑手段的运用革新,这也是最容易理解和实施的方式。比如自然通风和发展街道绿化和垂直绿化:道路两旁与中间的绿化带种植树木,形成树阴,有利于减少柏油马路对热量的吸收;同时,通过鼓励居民美化绿化多层建筑的屋顶、山墙面给建筑物降温。再比如外窗遮阳板的综合利用,也是南方最经济的节能措施之一,再配合住宅底层架空层绿化、阳台的设置,可以极大地改善城区内的小气候。

  还有,城市中高层建筑增多,污染物无处排放,风道是将郊外的风引进主城区,吹走空气中各种污染物的通道,因此,可依托河道、街道等开阔空间设置风道,以达到降温排污的效果。在具体的项目上,比如可借鉴武汉等城市的做法,对一些新楼盘采用倒“V”字形设计分布,使其“缺口”面朝东南方向,以实现夏可通风、冬可挡风。

  建议

  少攫取将换来大空间

  记者:今后,在生态建设方面,对政府、开发商、个人有哪些建议?

  吴钢:首先,应该规划出混合模式的城区,可以集居住、办公、娱乐、学习等一体的环境,这样才能减少碳排放,减少损耗。而对于开发企业,要选用绿色环保的材料,增加一些垂直绿化。给大家营造接触自然的风景空间,例如绿化广场、公园、河岸、山体、小区花园等自然元素。同时,分散高层建筑物,降低建筑物密度,以增加空气流通量。当然,最重要的还是人。现在的生活被称为“四纬度”的生活,其中的第四纬度就是人的生活习惯。每个人都来为环保贡献一份力量,建立生态观,这才是最重要的。

  张超:著名建筑师密斯·凡德罗的名言“少就是多”,这句话其实很适合用在这里,对自然更少的攫取使人类有更大的生存空间。具体的措施我认为有:

  一是规划先行,解决大气候问题。倡导在主城区周围设置卫星城市的做法,就像福州与八县,用类似日本新干线的快速交通连接,使主城和卫星城市之间有一段山地耕地或绿化带作为隔离区,有效分散人口,缓解热岛效应。

  二是城市生态建设应该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纲要。一方面普及绿色低碳的生活观念,全民动员参与其中,大到城市管理,小到垃圾分类处理,各方面各阶层应予以重视;另一方面,在城市内通过综合试点,逐步摸索出一套完善的、可复制的绿色生态发展之路,包括绿色建筑与材料、低碳交通、可再生能源利用与节能减排等技术经验,也包括经济分析、产业布局、制度创新等管理经验;再有,就是落实与不断完善规划和法规,完善验收机制,避免粗放式的管理和有法不依,真正把生态系统运营和维护管理做到可持续性。比如福州城市生态规划提出,建设山水城和谐共处的规划格局、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城市风道的设置、步行可达的配套中心、结合现状扩大绿地和开放空间、林阴停车场、新建建筑全部达到绿色一星以上标准等等,这些规模化的实施比仅仅关注单个项目减排更见效。

  最后就是决策者的决心和经验。此前,国内已有中新天津生态城、青岛中德生态园等先例可作借鉴学习。《福州海峡奥体绿色生态城区专项规划》从目前对单体或小区节能减排的规控,上升到生态城区来规划建设试点,这是一个跨越,虽然目前还处于起步摸索阶段。

  相关政策背景链接

  2012年4月,在财政部与住建部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快推动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文件中正式提出“绿色生态城区”这一概念;

  2013年4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专门发布了《“十二五”绿色建筑和绿色生态城区发展规划》,提出了绿色生态城区规划具体目标;

  2013年10月27日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经贸委制订的《福建省绿色建筑行动实施方案》经省政府同意贯彻执行;

  2014年1月,《福州海峡奥体绿色生态城区专项规划》出炉;

  2014年2月11日,《“生态福州”总体规划》通过福州市城市规划委员会2014年第一次会议审议;

  2014年3月,备受各界关注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经国务院印发正式公布。截至目前全国共有12个生态城市和共计3批19个绿色生态示范城区获得审核通过;

  2014年3月10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支持福建省深入实施生态省战略加快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意见》。这标志着福建的科学发展跨越发展迎来了绿色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