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十堰建筑节能网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发布信息] [广告业务] [在线联系]  首页 | 设为首页 | 加为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 行业动态 > 行业动态

国外建筑工业化的历程、经验和我国的差距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国家城市住宅需求量剧增。受工业化影响,一批现代派建筑大师开始考虑以工业化的方式生产住宅。装配式住宅成为其工业化的核心内容,渐趋成熟。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工业化形成的初期阶段,解决的重点是建立工业化生产、建造体系;第二阶段是工业化的发展期,解决的重点是提高住宅的质量和性价比;第三阶段是工业化发展的成熟期,解决的重点是进一步降低住宅的物耗和环境负荷,发展资源循环型住宅。

  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建筑产业现代化有如下共同特点:一是注重标准化建设,即在完善的标准体系的基础上发展通用部件,实现产业化;二是政府通过产业政策扶持引导建筑产业化的各项技术创新活动;三是注重产业化建筑产品质量的提升。

  美国制定了住宅差异化销售政策,利用财政预算保障销售低利润住宅产品的开发商的利益,制定严格的价格政策,限制一般住宅和保障性住宅的价格,保障了住宅的舒适性、多样性、个性化;瑞典是世界上住宅装配化应用最广泛的国家,其80%的住宅采用以通用部件为基础的住宅通用体系,建立健全了设计标准体系,使生产出来的部件具备建造的普遍性和组合性,实现快速建造独栋低层住宅的目标,对开发产业化住宅的供应商给予较大的贷款优惠额度;日本采取“五年规划”模式,明确每个周期若干个建筑产业化科技攻关项目,明确支持企业高新技术研发的财政拨款,注重将住宅的标准化和模数化结合,并建立产业化建筑产品评价体系,对每个已经完工的项目进行后评估,采用分级认证的方法,评选优秀项目,并对其给予奖励。

  我国建筑工业化特别是住宅产业与先进国家相比还存有不少差距:

  住宅建设基本上仍是粗放型,科技贡献率低。传统陈旧的技术仍在被大量的采用,先进的技术及技术革新往往被建设中的短期行为而排除在外。目前我国科技进步对住宅产业发展的贡献率不到30%。按照国际通行说法,科技进步对产业的贡献率超过50%才能算是集约内涵型发展的产业。

  住宅建筑标准化工作滞后。住宅建筑体系大多数局限于结构形式或施工技术,没有从建筑整体出发,进行成套技术开发。标准设计文件、建筑的模数标准、住宅部件产品标准还不够规范和健全。

  住宅部件标准化和通用化程度低。部件的配套性、通用性差,生产规模小,住宅与住宅部品的模数难以协调:住宅部品尚未形成配套系列,部品、材料以及配套产品品种少,日本有10000多,中国不足2000种。

  住宅科技含量偏低。节电、节能、节水等的先进环保技术尚不能有效地得以推广,新材料、新部品的优越性未充分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