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十堰建筑节能网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发布信息] [广告业务] [在线联系]  首页 | 设为首页 | 加为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 行业动态 > 行业动态

2015全球新能源企业500强分析报告

  【能源世界导读】:为更好的分析和把握全球新能源产业发展特点和方向,明确全球新能源的市场格局,树立全球新能源企业的前进标杆,进而促进全球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中国能源经济研究院以国家能源局软科学课题《全球新能源企业500强研究》为依托,从2011年至今,连续5年对“全球新能源企业500强”进行跟踪研究。

  经过多年发展,新能源已经成为全球能源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全球能源产业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为更好的分析和把握全球新能源产业发展特点和方向,明确全球新能源的市场格局,树立全球新能源企业的前进标杆,进而促进全球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中国能源经济研究院以国家能源局软科学课题《全球新能源企业500强研究》为依托,从2011年至今,连续5年对“全球新能源企业500强”进行跟踪研究。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分析,2015“全球新能源企业500强” 呈现出如下特点:

  一、发展特征

  (一)入围门槛再上台阶

  2015年“500强”上榜企业最低营业收入再迈上一个新台阶,达到了6.25亿元人民币,比2014年“500强”的5.7亿元提高了0.55亿元。这是去年全球新能源产业投资快速增长的结果。据研究, 2014年全球可再生能源和燃料投资(排除大型水电项目)达2702亿美元,同比增长了近17%;这是三年内行业创纪录的增长。

  (二)国家分布拓宽

  2015年 “500强”上榜企业分别来自37个国家和地区,比2014年 “500强”多1个国家。其中,中国(中国大陆及香港、澳门、台湾)有协鑫(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晶龙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国电科技环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龙源电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天能集团、阿特斯阳光电力科技有限公司、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168家企业进入“500强”榜单,比去年(163家)增加5家,占33.6%,居首位;美国有GE Energy、Archer Daniels Midland Company、Dow Corning Corporation、Valero Energy Corporation、Bunge Ltd.、POET LLC、First Solar Inc.、Sunpower Corporation、SunEdison Inc.等72家企业进入“500强”榜单,比去年(74家)少2家,占14.4%,位居第二;日本则有Sanyo Electric Co., Ltd.、Sharp Corporation、Toshiba Corporation、Kyocera Corporation、Solar Frontier K.K.等51家企业进入“500强”榜单,比去年(41家)多10家,占10.2%,排名超过德国升至第三;德国有Siemens AG、Enercon GmbH、E.ON Kraftwerke GmbH、Nordex SE、Juwi Holding AG等38家企业进入“500强”榜单,比去年(48)少10家,占7.6%,退居第四;韩国有OCI Company Ltd.、LG Chem., Ltd. 、SK Group等30家企业进入“500强”榜单,与去年(30家)持平,占5.8%,位居第五;西班牙则有16家,占3.2%,位居第六; 芬兰、法国、巴西各12家,各占2.4%,并列第七;印度9家,占1.8%,位居第十(见图1)。

  2015全球新能源企业500强国别分布图

  (三)产业发展三足鼎立,太阳能优势减小

  从入选企业数量来看,2015“500强”企业中从事太阳能、风能和生物质能及开展多元化经营但是以太阳能、风能和生物质能为主的企业(下简称:多元产业企业)共有453家比2014年的448家增加5家,占“500强”的90.6%,比2014年的89.6%增加1个百分点。其中,多元产业企业为187家,比2014年的169家增加18家;太阳能企业151家,比2014年的167家减少了16家;风能企业54家,比2014年的53家增加1家;生物质能企业61家比2014年的59家增加2家。而以储能电池为主的其它新能源产业企业为47家,比2014年的52家减少5家,占“500强”的9.4%,比2014年的10.4%减少1个百分点。

  从收入规模来看,2015“500强”企业中从事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及多元产业企业的总营业收入为27008亿元,比2014年的27040亿元减少32亿元,占总营收的95.34%,比2014年的95.88%减少0.54个百分点。其中,多元产业企业总营业收入为12343亿元(见图2),比2014年的12099亿元增加344亿元,占43.57%,比2014年的42.90%增加0.67个百分点;太阳能企业为6875亿元,比2014年的7631亿元减少756亿元,占总营收的24.27%,比2014年的27.06%减少2.79个百分点;风能企业为3270亿元,比2014年的2914亿元增加356亿元,占11.54%,比2014年的10.33%增加1.21个百分点;生物质能企业为4520亿元,比2014年的4396亿元增加124亿元,占15.96%,比2014年的15.59%增加0.37个百分点。而其它以储能电池为主的其他新能源行业企业则为1321亿元,比2014年的1162亿元增加159亿元,占4.66%,比2014年的4.12%增加0.54个百分点(见图3)。

  以上分析表明:新能源产业发展依旧呈现太阳能、生物质能和风电三足鼎立的基本格局:太阳能产业的入选企业数和总营业收入规模依旧在减少,优势也在逐步减小。

  2014、2015“500强”产业分布图(单位:亿元)

  2014、2015“500强”企业产业营收占比分布图

  四)新兴元素显现

  2015“500强”企业中出现了一个颇具时代特征的身影,一家从事新能源产业相关的能源互联网企业。 这是“500强”企业研究开展5年来,榜单中首次出现互联网元素。虽然企业排名不高,也仅有一家企业;但它却代表了一个新的产业发展方向与力量——新能源产业与互联网等科技的融合,是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新元素,也是新能源产业发展的现实在“500强”中的反映和缩影。

  (五)新兴市场国家快速发展

  从上榜企业数看,2015“500强”企业中,新兴市场国家上榜企业为234家,比2014的227家增加了7家;而发达国家上榜企业数为266家,比2014的273家减少了7家。新兴市场国家与发达国家二者之间上榜企业数之比为1:1.17(上年则为1:1.20),差距进一步缩小。

  从上榜企业规模来看,2015“500强”企业的总营业收入为28329亿元,比2014年的28202亿元略微增加了127亿元。其中,发达国家上榜企业营业总收入为18909亿元,比2014年的20183亿元减少1274亿元(见图4),约占 “500强”营业总收入的66.75%,(见图5),比2014年的71.57%年减少了4.82个百分点;新兴市场国家上榜企业总收入为9420亿元,比2014年的8019亿元增加了1401亿元,约占“500强”营业总收入的33.25%,比2014年的28.43%增加了4.82个百分点。

  2014、2015“500强”发达国家与新兴市场国家上榜企业总营业收入(单位:亿元)

  2014、2015“500强”发达国家与新兴市场国家上榜企业总营收占比图

  2015“500强”排名前十的企业(见表1)依次为GE Energy(美国)、Archer Daniels Midland Company(美国)、Abengoa S.A.(西班牙)、Vestas Wind Systems A/S(丹麦)、Scottish and Southern Energy PLC(英国)、Siemens AG(德国)、Sanyo Electric Co., Ltd.(日本)、Dow Corning Corporation(美国)、Enercon GmbH(德国)和Copersucar S.A.(巴西)。连续2年,前十的企业中都出现了新兴市场国家企业的身影,而不再是由发达国家企业独霸(见表2);由此可见,新兴市场国家企业的竞争力增强,其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正减少。

  表1 2015全球新能源企业“500强”中排名前十的企业名单

排名

公司

国籍

1

GE Energy

美国

2

Archer Daniels Midland Company

美国

3

Abengoa S.A.

西班牙

4

Vestas Wind Systems A.S.

丹麦

5

Scottish and Southern Energy plc

英国

6

Siemens AG

德国

7

Sanyo Electric Co., Ltd.

日本

8

Dow Corning Corporation

美国

9

Enercon GmbH

德国

10

Copersucar S.A.

巴西

  表2 2014全球新能源企业“500强”中排名前十的企业名单

排名

公司

国籍

1

GE Energy

美国

2

Archer Daniels Midland Company

美国

3

Abengoa S.A.

西班牙

4

Vestas Wind Systems A.S.

丹麦

5

Siemens AG

德国

6

Sanyo Electric Co., Ltd.

日本

7

Scottish and Southern Energy plc

英国

8

Copersucar S.A.

巴西

9

Dow Corning Corporation

美国

10

Enercon GmbH

德国

  (六)亚洲居首

  2015“500强”企业地域分布格局与2014 “500强”基本一致,主要分布在3大洲(见图2):亚洲、欧洲和北美洲;其中,亚洲共有263家企业入围榜单,比2014年的245家增加18家,占52.6%,依旧位居首位;欧洲共有130家企业入围榜单,比2014年的141家减少11家,占26%,位居第二;北美洲共有80家企业入围榜单,比2014年的81家减少1家,占16%,位居第三;南美洲14家企业进入榜单,而大洋洲12家企业进入榜单;剩余的1家企业则来自非洲。

  从入选企业总营业收入规模看。2015全球新能源企业“500强”亚洲入选企业的总营业收入额为10653亿元,占“500强”总营收额的37.60%(见图3),比2014年的9219亿元(占33%)增加了1434亿元,首次超过欧洲位列洲际第一;而2015欧洲入选企业的总营业收入额为8662亿元,占“500强”总营收额的30.58%,比2014年的10147亿元(占36%)减少了1485亿元,退居次席。

  这是一个里程碑式的变化,亚洲首次在入围的企业数和其总营业收入额上全面超越欧洲,成为新能源领域的领跑者。这是最近几年欧洲、亚洲地区国家在新能源产业政策上调整的结果,也反映了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国际趋势:新能源产业发展中心不再是欧洲等发达国家地区,而是逐渐向亚洲等新兴市场国家地区转移,呈全球全面开花趋势。

  2015全球新能源企业500强各大洲入选企业数

  2015全球新能源企业500强各大洲入选企业总营收占比

  (七)中国企业全面发展

  2015“500强”企业中,中国企业占据168家,比去年(163家)增加5家;其中中国大陆企业有145家,中国台湾企业有18家,中国香港企业有5家。中国入选企业数依旧占据绝对优势,远多于排名第二的美国(72家)和排名第三的日本(51家)。

  从收入规模看,中国在入选企业增加的同时,总营业收入也增加,达到了6784亿元,平均每家企业营业收入40.38为(去年为32.82)亿元;而美国虽然入选企业数增加,但是入选企业的总营业收入却减少到6995亿元,平均每家企业营业收入97.15为(去年为90.36)亿元。不管从总营业收入规模还是单体企业规模来说,中国虽然仍大幅低于美国,但是差距正逐步减小。更值得注意的是, 2014“500强”中国企业总营业收入比2013增加了472亿元(见表3),而相反的是,美国企业的总营业收入却减少了348亿元,中国企业与美国企业总体的差距正在减少,企业竞争力有所增强。

  表3 一些主要国家近两年“500强”企业总营业收入及变化情况

国别

2015

(亿元)

2014

(亿元)

营业收入变化

(亿元)

美国

6995

6687

308

中国

6784

5350

1434

日本

2434

2543

-100

德国

2357

3170

-813

西班牙

1390

1596

-206

韩国

1014

870

144

丹麦

1011

1095

-84

法国

979

1216

-237

巴西

953

1033

-80

芬兰

701

757

-56

  再者,虽然 “500强”榜单中排名前十的企业依旧没有中国的企业,全部来自欧美等发达国家;但是排名前50的企业中,中国企业有9家,比去年增加了3家(见表4、表5),而且排位更加靠前。

  以上结果充分表明,中国新能源企业不管是在企业数、总体规模、单体规模、排名,还是在产业上游原材料、中间制造环节、下游终端应用及配套环节全面发展,不再是缺条腿走路,产业及产业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极大提升几可媲美美国。

  表4 2015全球新能源企业500强中排名前50的中国企业名单

11

协鑫(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14

晶龙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16

国电科技环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30

天能集团

31

龙源电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32

阿特斯阳光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34

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40

明阳新能源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48

英利集团有限公司

  表5 2014全球新能源企业500强中排名前50的中国企业名单

排名

公司

15

国电科技环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1

晶龙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26

保利协鑫能源控股有限公司

29

龙源电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34

天能国际集团

48

英利集团有限公司

  八)日本超越德国

  2015“500强”企业中德国上榜企业仅为38家,落后日本的51家退居第四;其入选企业的总营业收入为2357亿元,比去年大幅减少813亿元,也低于日本的2434亿元。日本首次在入选企业数和企业总营业收入上超越德国,排名第三;这也反映了全球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重心已经由欧洲转移到亚洲的现实。

  二、成因分析

  (一)政策因素

  新能源产业是一个新兴产业,其还处于产业初期发展阶段,远未成熟;因此,其对产业政策更敏感,产业发展也更容易受到政策调整影响。

  最近几年,受欧洲经济低迷、可再生能源特别是光伏产业补贴额度超支等因素的影响,欧洲地区等国纷纷调整其可再生能源发展政策,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受到抑制。2013年,欧洲投资暴跌41%,从2012年的978亿美元下滑至578亿美元;其中,德国2013年投资从2012年的262亿美元削减至141亿美元,是自2006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在法国,其从62亿美元下滑至41亿美元,在意大利,从152亿美元削减至41亿美元。2014年其投资也没有明显改观。

  产业投资减少的结果就是产业发展速度减缓甚至停止。比如德国,其光伏产业政策从大力支持转向有限支持甚至不支持之后,光伏年装机容量急剧减少,从2011年的7.5GW降低到2014年的1.89GW,这造成其光伏制造业企业大规模倒闭、众多企业退出光伏制造业,“500强”企业随之急剧减少。

  与此相反的是,近几年,新兴市场国家纷纷制定雄心勃勃的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制定政策鼓励可再生能源特别是光伏产业的发展,这极大地促进了这些国家可再生能源的投资。2013年,中国的投资虽然有所下滑但依旧达到613亿美元;而日本则激增55%,达354亿美元。印尼、智利、墨西哥、肯尼亚、南非和土耳其的可再生能源投资超过10亿美元,约旦、乌拉圭、巴拿马、菲律宾和缅甸等国投资金额在5亿-10亿美元之间。2014年,发展中国家的可再生能源投资达1313亿美元,同比增长36%。其中,中国和日本可再生能源投资达749亿美元,而巴西、印度和南非则分别以76亿美元、74亿美元和55亿美元位列全球10大可再生能源投资国家;墨西哥、智利、印尼、肯尼亚和土耳其则超过10亿美元。

  可再生能源投资的快速增加带来的结果就是所在地区产业的快速发展。以中国和日本为例。自2011年“双反”以来,中国政府陆续出台政策鼓励新能源特别是光伏产业发展,光伏年装机容量迅速提升:从2011年的2.9GW到2014年的10.6GW,上游原材料产业对外依存度急剧下降;光伏产业发展彻底改变了以前“两头在外”的局面,实现了全面发展,产业整体竞争力得到了极大提升。日本也是如此:自福岛危机后,日本政府大力扶持光伏产业特别是光伏电站、分布式光伏的发展,可再生能源投资快速增加,光伏年装机容量迅速增加,从2011年的1.3GW增加到2014年的8GW。这也极大的促进了其光伏制造业及企业的发展,“500强”企业及规模迅速增加,终于超越德国排名第三。

  由此可见,产业政策对各国新能源产业发展影响是十分明显的。

  (二)科技因素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与产业科技的发展进步是分不开的。近年,新能源产业技术进步明显:更大功率的风力发电机如6MW和10MW、新型风力发电机如高空风力发电机等陆续研制成功并开始投入使用;量产的高效多晶硅电池和单晶硅电池的平均转换效率已经达到18%及19%以上。这些新技术、新产品的应用提高了产业经济性,降低了产业成本,为新能源产业在更多国家特别是经济落后国家的发展提供了可能,也为“平价上网”的到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互联网技术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及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新能源产业的管理方式、融资模式、商业模式也跟着快速改变。大数据管理平台的发展应用使得远程管理成为主流,也提高了电站的故障分析解决能力、快速反应能力,提高了电站的产出能力并有效降低了人工成本和相关运维成本。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则改变了原有的产业融资模式,降低了融资门槛、融资成本,提高了融资的速度,让更多的人参与分享产业建设和产业发展成果。再者,能源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让新能源产业的商业模式变得更加的灵活多变,产业的金融属性和互联网属性更加明显。

  (三)产业因素

  新能源产业是包含有生物质能、风能、太阳能、地热能和储能等多个行业,不同行业发展阶段、行业特点是不一样的。比如生物质能和风能产业更适合规模化经营,更容易催生“500强”企业; 而太阳能产业则是更适合分布式的发展方式,因此,越来越多的国家鼓励发展分布式光伏特别是屋顶光伏,限制或者不鼓励大型光伏电站的发展;所以,虽然太阳能产业投资虽然还在增长,2014年全球太阳能投资增长29%达1496亿美元,但是更多的是发展分布式光伏,这显然是不容易催生“500强”企业的。正是产业发展特性的不同影响并决定了 “500强”企业的行业格局。

  三、未来展望

  首先,随着经济的复苏和发展,中国等国家将出台更多的政策鼓励和支持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其次,产业技术的快速进步必将导致新能源产业成本的加速下降,“平价上网”时代很快就将到来;第三,互联网、金融与新能源产业的进一步融合将改变现有融资方式和商业模式,产业融资规模将急剧扩大,商业模式创新加速。因此,新能源产业也将迎来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产业规模越来越大,“全球新能源企业500强”也将发挥更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