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十堰建筑节能网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发布信息] [广告业务] [在线联系]  首页 | 设为首页 | 加为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 行业动态 > 行业动态

环境保护与绿色建筑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解决环境问题占据着主导的位置。环境与建筑相辅相成,环境的质量问题直接影响着建筑业的发展。虽然我们在质量的控制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实际的生活中,由于影响环境的因素很多,我们在这方面依然存在着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在经济突飞猛进的新时期,建筑施工设计中要充分考虑环境保护方面的因素,结合实际情况,设计出有利于二者发展的方案,这对环境保护与绿色建筑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2、绿色建筑概述

  绿色建筑体系是基于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原则,以“绿色”经济为基础,“绿色”社会为内涵,“绿色”技术为支撑,“绿色”环境为标志建立的一种新型建筑体系。在研究上,它将自然、人和人造物纳入统一研究视野,不仅研究人的生活、生产和人造物的形态,而且也研究人赖以生存的自然发展规律,研究人、自然与建筑的相互关系。在目标上,它追求人(生产和生活)、建筑和自然三者的协调和平衡发展。在方法上,它主张“设计追随自然”。在技术上,它提倡应用可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不污染环境、高效、节能和节水的建筑技术。绿色建筑所代表的是高效率、环境好而又可持续发展的建筑,自身适应地方生态而又不破坏地方生态的建筑,它所寻求的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建筑模式。绿色建筑要赋予建筑以生命,它是一个能积极地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智能型的、可调节的系统。

  3、绿色建筑是发展环境保护的必然要求

  环境保护必然要求在经济活动中提倡低碳经济,低碳经济指是运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最大限度地减轻对高碳能源的依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保障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经济发展模式。发展低碳经济,一方面是积极承担环境保护责任,完成国家节能降耗指标的要求;另一方面是调整经济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益,发展新兴工业,建设生态文明。低碳经济的实质,就是能源的高效利用、清洁能源的开发以及追求绿色GDP的增长,从根本上实现环境保护和经济的良性循环。其核心问题是绿色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的创新,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产业政策的重新规划,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4、建筑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

  4.1、建筑工程造成的环境问题

  (1)大气污染。建材工业是仅次于电力工业的全国第二位耗能大户。煤、油、燃气大量燃烧排出有害气体。 在水泥、石棉等建筑材料生产中和运输过程中大量粉尘产生。 化学建材中塑料的添加剂、助剂的挥发;涂料中溶剂的挥发;粘接剂中有毒物质的挥发等都对大气带来各种污染。

  (2)建筑垃圾。施工中“剩余混凝土”,根据北京市有关统计为总混凝土量的0.8%北京市每年约用200万立方米,就有1.6万立方米混凝土浪费。

  (3)废水污染。建筑工地废水碱性偏高,还夹杂有可溶性的混凝土外加剂。

  可耕土地大量减少。每生产一亿块粘土砖,就要用去 1.3*104 平方米土地,对我国人口众多,人均土地偏少的国家是很严重的资源浪费。

  建筑施工中建筑机械发出的噪音和强烈的振动。噪声对人的听觉、神经系统、心血管、肠胃功能都造成损害。

  光污染及光化学污染。城市高层建筑群不利于汽车尾气及光化学产物的扩散。使 NOX 等气体对人体产生光化学作用,危害人体健康。

  (7)可能造成放射性污染。有些矿渣、炉渣、粉煤灰、花岗岩、大理石放射性物质超量。生活在这样的居室中长期受放射性照射,影响身体健康。

  4.2、环境对建筑物的影响

  (1)大气污染与酸雨的影响。酸雨通常是指pH值低于5.6 的降水。酸雨的形成主要原因是大气污染造成。酸雨对建筑物、材料、雕塑、古文物、金属等的腐蚀作用明显,酸雨使材料表面的涂层失去光泽或变质而脱落。

  (2)建筑表面析白现象。建筑物表面析白现象,俗称“泛碱”或“起霜”。 这是建筑物的混凝土、砂浆、砖砌体等表面常发生的现象。原因是与原材料质量和施工质量相关。

  (3)建筑用高分子材料老化。导致高分子材料老化的因素,主要是光、热、机械力、氧气、水、霉菌及化学物质的作用。 这些因素往往是综合作用于高聚物,通过物理化学过程使其老化。

  (4)金属材料的化学腐蚀和电化学腐蚀。

  (5)其他影响。江水、海水、污水对江河堤坝的冲刷侵蚀,地下水对地下建筑的渗析破坏,还有自然灾害的破坏、地震、水涝、龙卷风及台风等自然力破坏。

  5、生态环境与绿色建筑在高新技术上的结合性

  5.1、高新技术在天津生态城中的剖析

  以天津中新生态城为例,天津中新生态城是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的战略性合作项目,是继苏州工业园之后两国合作的新亮点。以生态环境和绿色建筑为标志的生态城市开发建设显示了中新两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加强环境保护、节约资源和能源的决心,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现代文明社会建设提供了积极的探索路径和典型的示范作用。

  生态环境与绿色建筑的内涵已经不仅仅是美化的问题,更不应简单地理解为装饰装潢。对生态环境质量的评价是多方面的,有形的空间物质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当高新技术应用在绿色建筑及建筑空间的设计中,便使建筑功能更趋完善,使用和维护成本更低,而生活质量、宜居宜家水平则更高。

  21世纪,世界将面临人口、能源、环境等诸多方面的问题,也面临技术发展不平衡的问题,科技发展与各学科交融将会产生新的技术、新的学科。我们应以科学发展的要求去研究人与环境的构成,把绿色建筑作为一个全面综合的学科,从而使建筑从传统意义的范围走向新时代“人居环境科学”。

  5.2 高新技术的运用

  中新生态城制定了可再生能源专项规划,太阳能供热、地源热泵技术以及毗邻大海的潮汐能都将在绿色住宅、大型公建中普遍应用,风力发电、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和动漫园综合冷热能源供应站已经开工建设。为满足可再生能源接入电网的需要,生态城与国家电网公司合作,开工建设以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为主要特征的智能电网工程,构建安全、可靠、清洁、优质、高效、互动的可持续能源供应服务体系,生态城已成为国内首个进入实质性建设的智能电网综合示范区域。

  生态城低碳产业聚集效应初现。继文化部将国家动漫园落户生态城后,广电总局又将国家3D影视创意产业园选址在生城。目前,生态城已累计引进节能环保、文化创意、科技研发、金融投资类企业160家,协议投资总额200亿元,另有100多个项目正在洽谈,初步形成了以绿色、低碳、循环为主导的产业集群。生态城将充分借鉴世界上最先进的生态环保理念,结合地域、气候、环境、经济发展潜力、未来人口规模等实际情况,将生态环境、绿色建筑与高新技术相结合,并从规划、建设、管理等各个环节中选取相关指标,形成51项核心要素、129项关键环节、275项控制目标、723项具体控制措施以及100项统计方法的指标体系,并逐一落实到节能减排、水资源利用、绿色建筑、绿色交通、可再生能源、垃圾处理等各个领域,使这些量化的技术指标成为城市规划和建设的重要依据,为生态城建设提供了一份可操作的“路线图”。

  总之,生态环境与绿色建筑的多元性是客观存在的统一体,既相互作用又相互补充。中新生态城的建设将极大地促进自然生态和人工生态环境、人文生态和社会生态环境的和谐共融,建设和创造出崭新的生态文明、经济蓬勃、社会和谐、环境友好、资源节约,能复制、能实行、能推广的城市发展新模式。

  6、结束语

  生态环境和建筑质量的问题会给人们带来很大的困扰,因此,在生态环境与建筑后续发展中,要不断生态环境与绿色建筑在技术上的结合,提高生态环境和建筑的质量,加强对环境重视,严格质量管理体系,促进生态环境与绿色建筑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