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十堰建筑节能网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发布信息] [广告业务] [在线联系]  首页 | 设为首页 | 加为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建筑节能 > 建筑节能

仇保兴:海绵城市(LID)与规划变革

  9月19日,“2015中国城市规划年会”在贵州省贵阳国际生态会议中心开幕。国务院参事,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长,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理事长仇保兴做了题为《海绵城市(LID)与规划变革》的大会学术报告。

  仇保兴理事长认为中央、国务院提出绿色发展可分为三大板块,即自然、乡村和城市。第一是自然,如果城乡规划能够坚强守卫,大自然永远是绿色的;第二是乡村,乡村建设如顺应自然、合乎自然也是绿色的;第三是城市,如果城市建设能够根据天人合一的理念传承,绿色发展就会攻下最后一个堡垒。海绵城市其实是一种规划思想的变革,让城市能够跟自然和谐相处,它包含一种传承与变革的理念。

  一、海绵城市的三个内涵

  第一、海绵城市的本质是城镇化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海绵城市是顺应自然,可持续发展、保护原有生态、低影响开发、地表径流量不变的一种发展模式;

  第二、海绵城市是将城市排水防涝思路由传统“快排”思路转变为“渗、滞、蓄、净、用、排”的新模式;

  第三、保持开发前后的水文特征基本不变,即径流总量不变、峰值流量不变、峰现时间不变,要通过源头消减、过程控制和末端措施来实现。

  二、实现海绵城市的三个途径

  引用习总书记的话“解决城市的缺水问题,必须顺应自然,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报告提出为实现海绵城市应该从区域、城市规划区和社区三个层面上进行变革:

  1、在区域层面要重视区域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

  (1)要保障区域水生态系统的保护与修复,识别和重构重要生态板块。把城市周边的自然山体等作为一个水源涵养地,与大地水涵养功能结合在一起,形成绿色的底版,城市才有绿色的可能。

  (2)规划要充分尊重自然。城市规划要尊重自然生态,尊重当地的历史文化,尊重普通居民的利益,从而实现宽敞的农村原野与和紧凑城市能够和谐并存。

  (3)对水生态进行系统修复。如何把原有水生态系统修复成绿色,将劣五类水变成一类水体,与地下水能够沟通起来,这样涵养功能可以放大10倍,整个大地将成为一个无形的水库,理事长以西溪湿地为案例阐述了这点,提出生态修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区域保护理念。

  2、在城市规划区层面要强调城市规划区(LID)设计

  (1)顶层设计,明确要求从城市总体规划、专项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等层面进行顶层设计和规划变革:城市总体规划需提出自然水文条件保护、紧凑型开发指标、LID理念及要求;专项规划,包括城市水系专项规划(供水、节水、再生利用、排水防涝、绿线、蓝线等)、城市绿地系统专项规划(各类绿地及周边用地雨水控制利用等)和城市道路与交通专项规划(水文保护、道路红线内外LID布置);控制性详细规划要明确规划区和各地块LID控制目标,统筹协调、系统设计;从而建立从责任主体到规划、设计、建设实施、运行维护的海绵城市系统。

  (2)明确目标,层层落实通过三大海绵目标,径流总量控制目标、径流流量的控制目标和径流量污染的控制目标,在城市水系、道路广场、园林绿化、居住区、工商业区的建设中强化LID设计,明确细化了具体指标目标。

  3、在社区层面要关注建筑雨水利用与中水回用

  通过建筑LID设计与改造实现绿色屋顶普及、透水停车场普及、雨水收集普及和中水会用率大于等于30%的目标,通过建筑本身和社区水景观的LID设计与改造,实现海绵城市的微系统建设。

  三、总结

  1、城市不是造成水危机的源头,而是解决之道;

  2、海绵城市的内涵仍在发展之中,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海绵城市理论、规范和标准任重道远,改革要结合“弹性城市”的思路;

  3、海绵城市建设:(1)不是重编城市规划,而是将LID理念贯彻到城市规划各个方面;(2)不是大拆大建,而是多层次实现水的微循环;(3)不是取代大排水系统,而是对后者的强化和优化;

  4、区域、城市、社区、建筑四层次LID的侧重点有所不同,需要城市规划分层次进行变革与实践;

  5、分层次、分区建立合理的城市“海绵度”测评,并给予奖励引导